坐饮香茶爱此山:初访云霄县和平乡泮坑古茶村

坐饮香茶爱此山:初访云霄县和平乡泮坑古茶村2020-09-29 15:52五杯茶 阅读:183 字体:
坐饮香茶爱此山:初访云霄县和平乡泮坑古茶村
走进村口, 一棵遮天蔽日、枝繁叶茂、郁郁郁葱葱的古樟树映入眼帘,如守护神般呵护着美丽的村子。 
  据说树龄 有多年,和村庄一样古老。
  泮坑很美,树丛多、竹林多、溪流多、土地肥沃,竹木、野藤、花花草草都长得繁茂色新。
  泮坑是稀有的天然 氧吧,空气保持着原生态的质量。
  清新的空气吸上 两口,人顿时就感到全身轻松,胸肺清爽, 神清目亮。
  漫步村子,云雾、森林、茶园、民居连为一体,在这幅充满动感、富有灵性的山水画中,似乎进入一个美妙的仙境。
  好山好水出好茶, 与茶“同居”是泮坑村的一道亮点。
  泮坑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全年几乎都是无霜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村内多为丘陵地带,宜林宜果。
  清初,祖籍莆美镇莆美村的漳苑茶庄 张氏后人看中了泮坑的好山 好水,为 了种植优质茶,迁入泮坑,专门从业茶事。
  现在的泮坑村是云霄有名的茶村,村民多以生态种茶、制茶维生。
  泮坑现有茶山2 600亩,有水金龟、105、白冠鸡、黄玫瑰、铁罗汉等16种茶种。
  傍晚,家家都从茶山回来,有的在炒茶,有的在 揉茶,非常忙碌,整个村子沉浸在浓浓的茶叶清香之中。
  泮坑茶树生长在海拔多米的山区。
  这里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 气性、透 水性和蓄水性好,酸碱度适中。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远 离污染, 空气温润,雨季云雾 缭绕,雨量充沛;旱季光照充足,漫射光强;隆冬薄霜布满树冠,却未形成霜冻。
  优越 的生长条件,独特的气候,蕴育了 独特的好茶, 采摘的茶叶制的茶,茶色鲜活明亮,闻之淡淡的桂花香味沁人 心脾,细品之甘醇可口,口齿生津,清香宜人。
  若春天饮用能促进机体阳气生发,振奋 精神,消除春困;若夏天饮用,能消暑解热 生津解渴、消食利导;若秋天饮用,能润肤、降躁、生津、润肺、清 热、凉血;若冬天饮用,能滋养阳气、增热添暖 、去油 腻、舒肠胃。
  可谓是“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
  泮 坑村是一个被茶香 浸泡的村庄。 
  走进寻 常农家,喝一杯茶,听一段关于茶的传说,不失 为 一种别样的享受。
三五人相聚一起,持一杯茶香,怀一份闲情, 细细品茗,渐渐境宁心 净,在幽香芬芳中涤尽俗尘,享人生之无 穷真趣。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且将新火试新茶” ,好客的主人 、漳苑茶庄张氏 后人张扬晖拿出了新制的好茶“玉液”招待我们。
  纯手工制成的茶叶在生产过程中无任何化学污染,手感柔和 ,滋味醇厚,色泽鲜嫩,保持了茶叶原有的天然风味和甜度,茶汤色香味俱佳,一泡香满屋。
  张扬晖介绍说,茶叶品质受天气、环境、气候、土壤多 个因素的影响,制作环节多,每一个环节 都马虎不得,一个环 节出错,就会大大影响茶叶品质。
  茶叶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一般分为采青、晒青、摇青(做青摊置)、晾青、杀青(炒青) 、包揉成型、 揉 捻、打散、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方能制成成品。
  精心 求 质量,用心育好茶。
  做茶如做人,人生茶道,要用心做。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 醒春晚一瓯茶”。
  品出茶香,品出意境,品出情趣,品出人格 ,正是中国茶道的精髓。
五代诗人冯道在《天道》一诗 中说“穷 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 须 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纤纤素手玉壶烟,清水芙蓉自窕然;有客远游人欲倦,一泓笑靥沁毛尖 。
  慢 工出细活,正是对绿色茶园的 这份坚守和情怀, 为泮坑村的手工茶赢得了口碑。
  在大半生的时间里,泮坑人 一直在用情怀和坚守制作着“良心茶”、放心茶,凭借着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就 如同悠悠茶香,吸引着远道而 来的客商。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 国文化中的 一朵奇葩,芬芳而 甘醇。
  唐代诗人钱起 深谙茶道,写下《与 赵  莒茶宴》一诗:“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 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唐代高僧灵 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 茶》一诗中云,“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 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那种意境,那种惬意, 着实如临其境,令人神往。
  无论是“寒夜客来茶当酒”,还 是“垂虹亭 上试新茶”,或是“汲水自煎茗”,古来仁人志士追求的都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和艺术的修养。
  漫步在小山村,身边和脚下 的石块静静地闪烁着岁月的印痕。
  那些深深浅浅的印记,明明暗 暗的沧桑,那是一种无言的历史。
  摸着斑驳的墙面,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时间就像在 这一刻停止,不曾流逝。
  空气中 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你 能清晰地感受到阳光的味道,淡 淡的乡情也油然升起…… 
  徜徉在茶园中间,一股淡淡的、细细的清香,沁人心脾。
  若再细心些,静静 地立于期间,闭上 双眼,任由嗅觉由轻而重地嗅吸,那股清香会逐渐变浓,会让你置身于一种舒爽忘我的境地。
一阵轻轻的风儿吹过,更会让你体会 到“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的禅 意。
  富硒茶香千万 里,甘 霖雨露醉心田。
  树立  品牌打通渠道, 注重营销扩大影响,助农增收带农致富 。
  随着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眼 界的拓宽与认识的提高,让泮坑 人 在扎实抓好基地建设保证 茶叶品质 的同时,共同谋划把握自身优势,抱团发展,勇敢携手朝着更为广阔的天地迈步前行 。
  泮坑人积极申请食品QS认 证 、绿色商标认 证,拥有众多茶叶品牌和20多家专卖店。
  泮坑茶商走南闯北,将泮 坑茶带到天南地北, 甚至远渡重洋。
  秀丽的青山给人的是一种蓬勃的美,漫山绿得发亮的茶园,却让人心底不 由得滋生出无限希望。 
  古茶村焕发出了新魅力, 据了解,泮坑茶产业发展将拓宽茶园功能,从单一提供原料向 生产、生态、生活多元化转变,使茶叶消费形态从传统的饮茶向吃茶、用茶转变,茶叶加工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规模化、标准化 转变,茶业效益产出模式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 效益型转变,茶业驱动力从单体向由第三产业带动 第一、二产业联动转变。
  从依托古茶村保护与标准茶园建设并进、树立“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深度开发茶产品、深入挖掘百年茶村茶文化资源、塑造泮坑名优茶品牌等方面提升茶产业综合影响力,实现茶产 业从传统产业向 现代产业的跃升,促进“和平茶乡”品牌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泮坑村无论是宜人的自然风光,还是充满 了趣 味的田园生活,抑或是清新的空气,都让 在都市 中生活久了的人体验到别 样的审 美情趣。
  据介绍,云霄县、和平乡将深度 挖掘泮坑茶发展潜力,以茶村特有的农耕文化、人居环境、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及其自然本底为基础,打 响原生 态品牌, 规划发展 集生态种植、休 闲观光、茶园体验为一体的传统茶村观光旅游业,同时辐射带动和平乡茶业,振兴和平老茶乡。
  致富一村,带动一方。
  突出茶村的天然、纯朴、绿色 、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要让游客来到泮坑村不仅住农 家屋、吃 农家饭、干农家活、观农家景,还能参与采 摘茶叶、体验农事、休闲避暑、品茗度假等。
  “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 里人在 山村中畅享‘慢生活’,让‘微度假’成为新时尚,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作为本地的民间公益团队,结合精准扶 贫和“五古丰登”活动,云霄县虹公益联合会和七虹 志愿队,多年来一直十分关注生态乡村建设调查和研究。
  此次考察探访泮坑村,也是为了联合各方力量在该村启动古 茶村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公益活动作前期准备。
  有关专家表示,生态山 村开发要努力保护 原始生态,展现乡情美景,突出地域特点,着力形成特色。
  促进生产、 生活 、生态相融合,正确处理山、水、田、林、路与民居的关系,注重保留山村原始风貌,充分依托自 然环境,巧借山形,善用 水势,努力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农耕文化,把农村建设得更 象 农村,避免把乡村建设成缩小版的县城。
  加强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 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
  挖掘整理茶村历史,着力提升文化含量。
  充分利 用不 同文化魅力 元素,充分释放乡村的山水田园之美、人居环境之美、民族 文化之美和人文乡愁之美。
  把丰富的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乡村饮食、特色民居、民俗风情、 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等为切入点,培育乡 村文化产业,打造 地域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 业发展新格局。
  (撰稿: 张瑞勇)
  云霄县和平乡泮坑古茶村
  云霄县和平乡泮坑古茶村
  

坐饮香茶爱此山:初访云霄县和平乡泮坑古茶村坐饮香茶爱此山


坐饮香茶爱此山:初访云霄县和平乡泮坑古茶村坐饮香茶爱此山 第一节线上茶道课圆满落幕,快来看一看大家的课后感叭~ 文化就在生活中 汉服社的第一节茶道课“止止”已经
坐饮香茶爱此山

支持原创,感谢原作者,当前文章内容由茶友提供让茶友参考之用,如需删除请随时联系我哩

    • 爱此山 爱此山 4

      坐饮香茶爱此山:初访云霄县和平乡泮坑古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