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台湾冻顶乌龙老茶(一)

谈台湾冻顶乌龙老茶(一)2020-09-28 21:43五杯茶 阅读:148 字体:
谈台湾冻顶乌龙老茶(一)

    文/ 吴声舜  一 、冻顶乌龙茶的演变 冻顶茶 叶生产合作 社每 年 都会举办「冻顶老 茶」评鉴会, 规定缴交茶样必须是半球形,是着眼  在冻顶乌龙茶特色之建立,也跟它的发展历程有密切关系。
  因 此 参赛者必须很清楚了解冻顶茶的发展 演变,否则缴交不 符合规定的茶样很容易就被淘汰掉。
   台湾制茶 技艺来 源大致可区 分为闽北武夷 岩茶系统,以早期 乌龙茶和条形包种茶为代表,另一系统来自闽南安溪铁观音,以木栅铁观  音和半球 形包种茶为代表。
   台 湾半球形包种茶的发展 源自日据时代 。
  日人谷村爱之 助及井上房邦氏(1929  年)认为台湾包种茶形状多为粗杂 ,外观不优美 , 缺乏重 量感与稳 定性,应可以改做成眉型或球形,类似中国茶之外观,来提 高海外市场之竞争力 。
   1930 年4  月2 6  日在木 栅茶业 公 司举 办球形 包种制造讲习会。
  此项技术为当时包种茶在制造技术上 一项重大的研究 成果,为本省包种茶外观朝向球形发展之 源 起。 
   而真 正让本省 半球 形包种茶落实发 展,应是王泰友与王德二位茶 叶前辈,据徐 英祥先生(茶改场前 研究员兼秘 书)指出本省布球包种茶系由大稻 埕福记茶行王泰友与王 德二位先生 所传授,两位先生为安溪 人,他们于1939 年在南投名间乡以安 溪铁观音茶之布巾包法 ,结合素包种制 法 ,传授布球茶之制造技 术。
1 941年到冻顶 ,194 6 及1969 年到台北木栅,1950 年名间乡开始 生产布球包种茶,1970 年代逐渐扩邻近茶区  。
  台湾光复后茶业改良场为规范制茶标准 ,乃将发酵程度达50—60%的部分发酵 茶称为 「乌龙茶」。 
   此乌 龙茶制法着重在萎凋 和 搅拌过 程,前段着重在萎凋过程以轻搅拌方式,后半 段则采重萎凋促使发酵程度 加深叶缘 褐变,呈 现七  分 红三分绿之色(番庄) ,有别于 闽南乌 龙茶制法的绿 叶镶红边。 
  此种改良制程的乌龙茶在1923 年外销美国成功,逐渐成为台 湾特有卷曲状的乌龙茶 ,其 高级品 就是通称的椪风茶 、东方美人茶或白毫 乌 龙茶。
   南投名间乡「埔中茶」 及鹿谷「冻顶乌龙茶」是结合条形包种及铁观音 布巾 包法而成,外观呈半球形 ,发酵程度  在15— 20%间, 讲 究的绿叶镶红边,发酵程度较传 统 乌龙茶 轻了 许 多。
  技艺结合铁观音反复焙揉制法 ,且着重在成茶之焙火, 以发酵程度结合烘焙,成就冻顶乌龙茶滋味甘醇与 滑润特 色。
  因此,依冻顶乌龙茶加工制法来 看应归为半球形包种茶。
   民国65 年鹿谷乡农会举办第一届冻顶乌龙优良茶竞赛,当时 规定茶叶的外观形状必须是 半球  形,半球形的外观 比条形的包种茶包装更 为容易、携带方 便 ,推出后 造成市 场的轰动。
   从此,包种茶制成半球形 的外观,席 卷整个中南部和高山茶区,成为台湾茶叶市场的主流。
  当时布球揉捻机 、束包机还 未研 发成功,半球形的外观完全 是靠手工揉捻方式成形 ,因此外观也不是很紧结 ,与现今外观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 评鉴冻顶 老茶的一大特征。
    有空,来「茶藏」喝茶吧!
  

谈台湾冻顶乌龙老茶(一)茶台湾英展冻顶乌龙


谈台湾冻顶乌龙老茶(一)茶台湾英展冻顶乌龙 说起台湾茶,茶客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阿里山高山茶和冻顶乌龙。遍寻闽南的茶叶店,并不难发现这两款茶叶的身影
茶台湾英展冻顶乌龙

支持原创,感谢原作者,当前文章内容由茶友提供让茶友参考之用,如需删除请随时联系我哩

    • 台灿茶叶 台灿茶叶 4

      谈台湾冻顶乌龙老茶(一)